模型概覽
按此下載電子版
社會服務機構領袖勝任能力模型
持守價值:持守社會公義、人權、尊重生命、誠實和正直為個人的核心價值,以熱誠和堅決的態度表達、倡議、演繹及實踐它們,並將其與機構、業界和社區的宗旨、價值及信念連繫。
願景和遠見:能從宏觀的角度理解社會狀況而作出快速的分析,並能預視未來社會的需求,以同理心向他人表達願景和遠見,及將其演化為快人一步的行動來實踐預視中的願景。
系統思維:以整體觀念和分析性思維來思考,將各持份者、制度和流程等相互聯繫來分析問題,而非只貫注個別部分。透過務實策略和不斷反思,追求系統中各方的平衡。
社交智慧:重視人與人之間和社會的互動及關係建立,能快速地辨別、評估和處理關係間的不同動態,並以同理心、調和及主動溝通來與各人在合符道德的基礎上建立真誠的關係。
營運建設工程:能夠根據策略重點,建設有績效的制度、組織架構與工作流程,協調董事會/委員會成員、員工團隊、工作任務及服務目標,以達致運作上的效率和效能,並貫徹問責和透明的機構管治原則。
可持續資源管理:以管家的角色管理及創造有形與無形的資源,能夠根據策略重點與機構價值觀,建立有助決策的系統來評估各種可持續發展資源的需要,作出有效的分配;並能建立籌資工具,減少對單一資源的依賴。
社會影響和使命為本:專注於以一連串的機構行為,配合各種服務為持份者及社會帶來轉變。在過程中,不斷的以持份者的願景、機構的使命來持續評估、優化及表達服務帶來的社會影響,這亦可預防目標錯置的情況。
具企業家精神的策略規劃:儘管持份者對社福機構的期望日益提高和轉變,仍積極估量機構外部與內部環境的動態變化和趨勢,分析當前和願景的差距,在接受有限度風險下,將使命和價值轉化為可行的未來方向;通過制訂創新又審慎的策略和持久的努力,來強化以至帶動機構和服務的可持續發展,以及社會的改變。
持續優化和創新:以一種擁抱變化的態度與及為着機構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反思,把握及適應內外環境轉變的能力。這涉及持續地在流程、機制和制度以新的想法不斷進行改進,並通過與持份者積極交流,創建系統及工具以孕育持續優化及創新文化。
培育人力資本:重視人才在迎接變化中可發揮的潛能與價值,建立工具、系統和不同的渠道啓發及賦予各人發揮能力的機會,讓人才得以傳承。
跨界別影響:以意識及行動跨越不同的界別,以社會議題去倡議及影響多種的持份者,以追求社會轉變及帶來正面的影響;縱使在多樣性甚至不利的情況下,都能主動尋找及重新定義誰是持份者及與之持續不斷的接觸與溝通。
策略性製造協同:在變化不明甚至在有敵意的境況下,也能看透不同持份者的需要和其固有的價值,並策略性地製造雙贏方案及建立共同願景。通過人際式的及制度式的溝通、教育和協調,與持有相衝突期望的持份者共同在機構內外協作,以綜合的專案為社會提供長遠的解難建議和建立互信。
勝任能力類別一:個人能力
關乎如何憑藉自身的信念和經驗去思考這個世界,據此選擇、解釋、記憶和資訊運用作出判斷和決策
勝任能力類別二:營運睿見
怎樣處理制度及當下
勝任能力類別三:發展觸覺
怎樣看待和處理將來的事
勝任能力類則四:重視持份者
怎樣看待各持份者,分別為有直接關係的服務使用者、員工、董事會成員、義工、資助者、合作夥伴、政府、傳媒,以至較為間接的各個社區以至世界等